走过了春的明媚,夏的繁盛,一转身我们便与秋天不期而遇。带有些许凉意的9月悄然而至,9月第一天,是学生们开学的日子。9月下旬,是中秋节到来的日子。除了这两个特别的日子,9月也是环境保护的主题月。深圳生态环境“基本法”于9月1日起实施;此外,“第五届中国可持续环境修复大会”将于2021年9月23-24日在四川成都召开。金秋来临,我们享受秋意之时也要多多关注环保资讯,圆方会与大家一起共同关注环保大事。为了我们的可持续生存环境,对环保工作的支持多一点,我们的地球就会美一点。
据报道,为了践行绿色可持续环境修复理念,推动环境修复行业高质量发展,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,“第五届中国可持续环境修复大会”将于2021年9月23-24日在四川成都召开。此次主要围绕以下主题展开:
1.土壤污染防治方向及对修复产业的影响;
2.污染场地风险管控与绿色可持续修复;
3.地下水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管控技术应用
我国的土壤污染是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长期累计形成的,造成这一类污染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原因:工业废气和废水的肆意排放;汽车尾气和金属污染;农业污水和畜禽养殖的污染;生活垃圾随意丢弃等。其实,以上这些原因都是我们可以规避的。只要我们愿意从自己做起,减少污染源,自然能够使得土壤污染不再是个大问题。比如说:合理排放废水废气;尽量减少燃油车辆的使用,可使用新能源交通工具来代步;养殖畜禽的进行农作物劳作时注意保护好土壤环境;做好垃圾分类,不随意丢弃垃圾,哪怕只是一张薄薄的纸张、一个小小的电池、一个空瓶子。
其实这些都不难做到,前提是我们要有这个集体意识,在自我良好环保习惯养成的同时,还要科普到身边人,让大家一起加入这个环保大家庭。虽然我们只是渺小的人类,但是,只要我们目标一致,就能够将环保做成一个有利于地球、有利于人类的优秀项目。
针对环保执行工作,我国推出了不少环保立法,9月1日起,又有一部新环保立法出台,这是我国首个生态环境保护全链条立法—《深圳经济特区生态环境保护条例》。此次《条例》新增了生态修复、生物多样性保护等制度设计,对生态环保立法进行了重构。《条例》授权市政府制定严于国家标准的生态环境保护强制性地方标准。生态修复以自然恢复为主,人工修复为辅。生物多样性是维持生态平衡的基础,《条例》就此作出一系列创新规定:要求有关部门编制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计划,明确重点保护范围和保护区域。
《条例》还对环境违法行为的法律责任进行了优化和完善,针对群众反映较大的施工噪声问题,明确将超过噪声排放标准,以及在中午或者夜间进行产生噪声建筑施工作业,拒不改正的行为纳入按日连续处罚的范围,提高违法成本。
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,当我们意识到这一点的时候,环保项目已经变成全民事业了,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,坚定不移守护好绿水青山,使绿水长流、青山常在、美丽与发展同行。圆方一直都是环保项目的忠实伙伴,请接受我们的盛情邀请,一起加入我们的环保队伍吧!